一个时代,两种结局,归结于选择。
在医药的道路上,类似恒瑞和海正,中印也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
印度向左,在仿制药这块领先于中国,成了世界的药房。
中国向右,在创新药方面甩开了印度,正成为创新大国。
# 印度的“左”
在仿制药领域,中国只是在给印度前期的配套做原料药,另外仿制药主要是卖国内,很少有具有全球性竞争力的仿制药企业,像做的最好的华海药业2020年海外营收才5.9亿美元,而在印度已经有多家企业,在国外能卖到20-30亿美金,经过几十年发展,印度已经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全球的仿制药的营销渠道、产业生态环境。
不过,印度也有短板,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却70%的原料药进口自中国,据相关数据,2019年,印度自华进口的原料药价值超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1亿元)。
印度向中国购买相关的中间体和大宗原料药,自己再做成制剂,往全球去分销,目前印度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正朝着补齐自己的短板,往全产业链的方向去布局。最近几年印度明显想要摆脱中国,实现“原料药国产化”,通过政策支持和反倾销的等一系列动作来支持印度国内企业。
印度有代表性的企业像第一大药企Sun Pharmaceutical(太阳制药),还有Dr Reddy(雷迪博士实验室),Aurobindo Pharma(阿拉宾度制药)等这样的企业,他们的销售额在20-45亿美金,在全世界分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Sun Pharmaceutical这些公司也有新药的项目,但是更多的还是将其称为仿制药企业。印度没有支持创新药发展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头部企业都在想办法收购一些相关化工企业,把原料药中间体的短板补齐,原先从中国购买,现在就要自己去生产,他在不断的往成本里面去做生,在这个选择上,可以看到当年海正和恒瑞的一个比较,海正不断地降低成本,恒瑞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量,同样印度在这个表现上来说,和海正的选择不谋而同,降低成本,降低对外供应链的依赖度。但创新上,眼前的选择可能会失去一个时代。
印度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药都是海德拉巴,孟买是商业之都,古吉拉特邦是精细化工之都,研发这一块有一些。海德拉巴也有规划了7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想要学习中国去做孵化器,但中国已经遍地是孵化器。因为中国在14年选择了创新药的发展路线,走向了右。
# 中国的“右”
中国的右是往创新制剂、创新药、医药大健康整体创新的生态去转变,而这一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小分子、大分子等,目前形成了几千家医药大健康的一个创新生态,包括Big pharma 也是去做创新药,还有就是相关biotech ,一些小的,可能几个人的,公司市值几十亿都是有的。同时整个生态由政府结合孵化器、产业基金、科学家、CXO公司,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而且在不同的环节都有不同的价值,我们的资本也是助推的这一些企业,包括科创版,还有港股的18A板块,允许未盈利的生物药企上市,都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医药化工有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完全可以跟印度继续拼刺刀,同时我们的制剂也在突围,不少上市药企都在做符合全球申报的制剂工厂和原料药工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创新药会批量化的产生,据统计中国到目前为止创新药项目已经有一百零几个了,接下来每年会有十几个二十几个由中国企业产生的,这个都是存在的,未来更多的创新药甚至走向全球,也都是可以期待的。中国的企业的话,在原料药和制剂方面也会在全世界市场想办法抢占印度人的市场,尤其是在创新制剂改良制剂这一块,我们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跟印度差异化发展,这个成了中国企业的未来突出重围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结
从Teva的发展轨迹来看,仿制有瓶颈,创新空间无限。印度的左,能做到全球第一,也是不错的;但是中国的右,更值得期待。因为销售额几百亿美金,市值几千亿美元的跨国大药企都是走创新的路线而成为制药巨擘。
创新棋局,在中国已开5年,新药管线已遍地开花,政策也在合适的时机纠偏,未来在政策、资本和人才三者合力下,将中国的创新药企推向全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