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有助于淘汰医药产业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医药总费用支出。如今随着多项仿制药质量提升工作的推进,确保高质量仿制药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诉求也愈发清晰。如何创造有利条件,让仿制药平稳顺利地成为原研药的替代选项,成为各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问题。
为品质提升站台
去除“国产仿制药不如原研药”的传统印象,正在成为国家一系列仿制药质量提升政策的共同理由。丁香园2014年的调查显示,在2185位医务工作者中,87.5%的人认为,相较国产仿制药,进口原研药的质量更好;主要成分纯度高、制剂稳定性好和安全性更好是医生药师认可原研药的最主要原因。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而在主要具体措施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一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布;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
截至目前,首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13个品种(17个品规)的药品,以及收录到《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的131个品种(203个品规)可以获得上述政策加持。但在改变医生和患者观念上,一些细节的调整还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持续推动。
以说明书为例,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原研药的说明书信息量通常较为详尽,“字很小,但信息量很大”,特别是对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说明;但同一主要成分的仿制药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则可能仅有只言片语,而且不同企业生产的同成分仿制药,其不良反应说明甚至并不相近。
让政策红利可期
在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看来,早日享受到药品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政策红利才是对仿制药企业最大的鼓励。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已经定下政策鼓励的基调:“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未超过3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加快按通用名制订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尽快形成有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使用的激励机制。”
在招标政策方面,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招标政策前瞻性很强,但缺少统一标准。
在医保支付方面,由于各地政策区别较大,配套优惠显得整体滞后。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目前,许多省份在医保支付政策上是“原研药一路绿灯,国产药品重重阻力”的状态。
具体来说,原研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医保目录,顺利挂网、招标、进入医疗机构,但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国产药品依旧受挂网进度、各省份医保政策执行进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仍在医疗机构外“徘徊”。
即使产品进入医疗机构,待遇也是各有不同。一位企业政府事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原研药品可通过国家谈判与医疗机构直接签订采购合同。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明确采购数量,按谈判价格直接网上采购。采购周期内,医疗机构的采购数量暂实行单独核算、合理调控”。这意味着,该类原研药品不占医院“药占比”,单独核算;而国产仿制药即使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仍要占医院“药占比”,因此医院在选择上也会有顾虑。
将自身变革持续
除了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对研发质量的要求正在推高药品生产成本:据广州驭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声鹏介绍,目前开展BE试验的平均投入在350万元,但遇到特殊情况,如高变异药物,投入数字就不止于此。同写意论坛发起人程增江估计,连同药学研究及BE试验的投入至少要500万元,一些品种花了1000万元仍然没做出来,“研发投入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后续还要开展注射剂质量再评价工作,很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钱花完了该怎么办。”
另一方面,医改大环境下,医保资金紧张的压力会迫使药企展开充分竞争,导致药价进一步下降。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的第三批集中带量招标采购为例,其在对投标企业资格遴选的标准中,将22个品规产品的入选标准扩大到“暂未公布(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若溶出度试验经市药检所复核通过可视为符合参比制剂溶出度标准”的产品。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是为了“筛选出质量相对较好的品种,以价换市”。
在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看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利好那些成本控制得好、市场策略执行力强的企业。(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以上就是广州医药研发机构-桐晖药业小编分享的有关“仿制药何时能替代原研药?”的全部内容,供大家参考!
广州市桐晖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CRO公司,在进口原料药细分领域是为业界翘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药学研发、临床预BE、临床试验等临床评价服务,实现药学到临床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目前的重点业务主要包括:原料药联合申报、参比制剂一次性进口、临床预BE/正式BE和一致性评价服务。如需合作,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