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甲流”(甲型流感)肆虐,笔者周围一些北方朋友陆续中招。
随着“甲流”进入高发期,相关治疗药物也开始脱销,跟抗流感相关的药物需求开始旺盛,尤以有着“流感药物之王”的奥司他韦为代表。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告,奥司他韦在国内共有30个国产批号,涉及东阳光药(01558.HK)、石药集团(01093.HK)、博瑞医药(688166.SH)、华海药业(600521.SH)、科伦药业(002422.SZ)、一品红(300723.SZ)、双鹭药业(002038.SZ)、诺泰生物(688076.SH)等数十家上市药企,涵盖胶囊、颗粒、干混悬剂等多种剂型。
随着药物需求逐渐增加,近期,概念股也应声大涨。
图片来源:国家药监局搜索结果
由来已久的流感
虽然甲流带来了抗流感药物的脱销,但甲流并非今年的新事物。作为常见的流感病毒,甲流已经出现上百年,冬春为高发季。
时间往前倒三年,也就是疫情尚未大面积爆发的时候,2017~2018年之交时曾爆发过一次大面积的流感,2019年初又有一次。
援引《中国新闻周刊》在当时的部分报道:「2019年前两周,就达到流感流行高峰水平,爆发疫情数明显增多。尤其在北方省份,几乎每3个受检流感样病例中就有一例甲流。」
甲流不是新事物,却很少造成人们的恐慌。虽然在过去上百年,流感曾造成大面积死亡,但自从抗流感药物诞生,人们不再闻“流感”色变。
可以说从2009年的甲流H1N1病毒大流行后,甲流似乎很少大范围出现在公众视野。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奥司他韦(原研药商品名“达菲”)为代表的抗流感药物面世。
1999年10月1日,标有“达菲,75毫克,10粒胶囊”的白色药盒投放到瑞士的药店。虽然起初公众并不感冒,但在罗氏公司的大力推广下,达菲上市后的第一个流感季期间,其销售额就达到约1亿瑞士法郎,占市场份额70%。
此后,这种药物经历了20多年来全球多种流感的考验,至今依旧是流感病毒的特效药。
在国内,达菲的大面积普及则源于2005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的禽流感。全球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达菲的产能供应不足。
在各国强仿压力下,罗氏不得不放开专利授权,先后在2005年、2006年授权两家中国公司生产国产版“达菲”。
这其中,一个是上海医药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制药,生产的是达菲同类产品,名叫“奥尔菲”(学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另一个就是东阳光子公司东阳光药,生产的产品名为“可威”。不同于达菲只有胶囊,可威既有成人服用的胶囊,还有一种是专为儿童开发的颗粒。
随后,东阳光药以“可威”为商品名,推出自己的奥司他韦仿制药,并迅速占据国内绝大多数市场,2017年时就拿下奥司他韦国内近90%的市场份额。相较之下,罗氏达菲的市场份额仅有10%~15%,在国内市场远不及“可威”。
不过,自从新冠疫情爆发后,东阳光药的业绩开始一路下滑,2020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56.25%。到了2021年,东阳光药归属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当年亏损5.88亿元。
这也是因为新冠以来,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和疾病的预防意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流感的大面积减少,使得以奥司他韦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东阳光药,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
直到最近,甲流的大面积爆发,让相关医药股市场表现转好,东阳光药也不例外。
然而,奥司他韦虽然遭到哄抢,但专家表示,奥司他韦不是万能药,甲流的康复还需对症下药。
应对“甲流”需对症下药
北方似乎一直是甲流大面积爆发的重灾区,这次也一样。
从上个月开始,甲流在北方扩散,病例增长迅速,讨论热度之高,一度挂上热搜。只是,对比以往,今年的甲流似乎来得稍晚了些。
专家认为,甲流目前的大面积爆发,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的防控,令流感在过去三年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甲流的突然增长,是对疫情开放后人口流动的反弹。从时间节点来看,颇有些“高峰后移”的意味。
所以,从专家观点来看,甲流蔓延并非今年之特例,也无需恐慌。现在很多人哄抢药物,可能是对这类流感认知有部分误区所致。
“对付”甲流的特效药不多,奥司他韦是其中最受认可的一种,作为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对甲流和乙流都有可靠疗效,因而才会在甲流频发后,出现相关药物被一抢而空的情况。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不能确认自己究竟是甲流患者,还是普通感冒患者。毕竟出现感冒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甲流,而非流感问题却服用流感特效药,没什么用。
援引《澎湃新闻》对有关专家的采访:「流感和感冒不一样,引起感冒症状的病原很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但流感则特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持续高热、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表现,严重的可导致肺炎。」
可以说,持续性高热,是甲流区别于普通感冒甚至新冠的特点。
不仅是区分困难,对于奥司他韦的效用,很多人也还不够了解。
奥司他韦这类抗流感药物属于处方药,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不建议囤药,更不建议自行服用。
即便是甲流患者,奥司他韦的最佳使用时期是感染后的48小时内使用,效果往往也是局限在避免住院,将恢复期缩短1天的程度,并非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总体而言,甲流不是今年才出现,本就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现在大家的过度关注,可能源于既往新冠疫情带来的恐慌。
奥司他韦这类抗流感药物,在国内早已普及,产能也跟得上,不必要哄抢。退一步再看,甲流能够自愈,且奥司他韦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不宜长期过多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