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围绕高血压的讨论热度居高不减,出现“瘦子不会得高血压”“降压药吃了就不能停”等说法,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四川省卫健委官方账号刊登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晓平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阳长强等专家的权威解答。
体重因素对高血压影响大吗?
多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出了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超过1/3,肥胖约为1/5。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可见肥胖与高血压密不可分。肥胖已被公认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不但可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还会使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难以控制。
瘦子是不是就不会得高血压?
尽管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压,但瘦的人是不是不会得高血压,这种想法也并不正确。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不代表肥胖的人均会患高血压,所有的瘦人就不会得高血压。多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摄入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吸烟,长期精神上总是高度紧张、焦虑,或者某些遗传因素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减肥后高血压就会自动降下来吗?
对于肥胖者,减轻体重是防止高血压发生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经发生高血压的肥胖者,在体重减轻后,高血压可得到明显改善。有些高血压患者减肥成功后高血压得到痊愈,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如果只是轻度或者临界高血压患者,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减肥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如果是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还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更好的控制血压。减肥应该循序渐进,哪怕是小幅度的降低,都能对血压的控制产生益处。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支持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群而言,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这种相互作用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尽管遗传因素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但是后天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控制外部环境因素,也就是不良生活方式,是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的重要手段。
遗传性高血压一般在什么年龄段体现出来?
明确与遗传基因相关的高血压为遗传性高血压,其中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由单个基因突变所致,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些患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病,一般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诊。
高血压和低血压哪个更危险?
高血压是一个血管性疾病,会对血管和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持续性损害,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四个器官为心、脑、肾、眼。相对来说,如果是轻微的低血压,在平时一般不会引起特殊不适,尤其是生理性低血压(平时血压偏低,也没有任何疾病和不适)。但是也要注意,当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高热时,可能因血压低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晕厥、休克等,从而危及生命。此外,低血压虽然平时感觉不明显,但也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慢性缺血,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风险,低血压不能因为看上去不严重就完全忽视它。因此,长期高血压或低血压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即使看上去高血压可能更严重一些,但是当发现血压异常时,都建议及时去医院查找原因,才是最稳妥的。
长期低血压的人群是否会得高血压?
大规模长期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时期血压水平比较低的人群,中老年后患高血压比例较低。但是,这一数字是针对大规模人群来说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无法确定其随着年龄的增加,是否出现高血压。因为,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等,随着年龄增加,原有低血压的人也可能罹患高血压病,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养成定期体检,规律测量血压的习惯,即便青年时血压偏低人群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降压药是否吃了就不能停?
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达到理想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稳定病情。服药后血压正常了并不等于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血压在药物的辅助下恢复了正常,如果停药,待之前服用的降压药代谢之后,血压仍会回到未服药的状态,因此需要规律服药来维持血压的持续平稳。如果血压偏低了,可以通过减少降压药的剂量来维持正常血压,而不建议停药;只有在降压药已经不能减量、但血压仍偏低的情况下才考虑停药。
如何正确的预防和控制血压?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控制体重,使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不饮或限制饮酒;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分钟;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